叶(平凡的生活)

我给远方的朋友发了一枚枯叶的图片,有了几句对话。

李:一叶一菩提。

宋:李哥有大智慧呀!这就是菩提树叶,我在西双版纳景洪总佛寺的菩提树下拾了一枚。

李:哈哈!瞎懵的,好好珍藏。

宋:有智慧的人都讲缘,缘就是瞎懵的。你看那些和尚尼姑天天求佛,几人有佛心?

李:你是看破红尘的人,所以活得逍遥自在。

宋:李哥这句话就有恭维之嫌,不过你的智慧启发了我,或许我会以《叶》为题写篇短文。

我这是给自己出了个难题,越是司空见惯的东西越不好说。就像我们“活着”,有人却在心里常问我们活着为什么?谁又能给出答案呢?

一叶知秋,这句话字面的意思不难解说,一枚叶子掉下来了,秋天就来了。但这也是有空间的,最好是在四季分明的温带,如果是在热带,树木一年常青,落叶何来“知秋”之说。中国古人常叹春伤秋,那些人多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想来因寒带冷得瑟瑟发抖,热带又热得汗流浃背很难有诗意吧。

朋友说的“一叶一菩提”,我就很难说得清了。当年江流儿历尽千辛万苦从印度带回梵文经书,在大雁塔潜心翻译。大智慧的人遇到梵文“bodhi”都找不到汉语词汇来诠释,只得音译成“菩提”,何况我这只能懂点字面意思的凡夫呢。

我知道有神奇的菩提树,只到这次来彩云之南,在以塔包树树包塔而闻名的勐卧总佛寺看到在塔上生长得很有想法的树,铭牌上写着学名:菩提树、思维树,才一睹真容。见“思维”二字我却笑了,这肯定是别名,学名就是榕树。榕树是热带树,有很多种类,是南亚次大陆常见树种。当年悉达多在一棵树下涅槃,想必就是在这种常见的榕树下。涅槃也是梵文音译,用我们汉语来说就是离世,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死了。我路过景洪的一个小区,看到入口的门楼旁有南传佛教的寺庙,于是走进去。干栏式建筑的四壁上绘有壁画,我请那位矮墩墩的中年僧人为我解说,壁画从王子走出皇宫到在众弟子簇拥着卧于一棵树下涅槃。这位傣族僧人汉语不好,我的理解能力也有限,但涅槃我还是听出了一点意思。大意是有一位信众送来供养,却在饭菜里下了毒,佛知道饭菜里有毒,为了不让弟子食用就自己把供养都吃了。这是我头一回听说,很震惊!我们汉族人都喜欢刨根问因果,为什么那人要在饭菜里下毒,佛为什么知道有毒还要吃呢?此时正好有两位穿着傣族服装的中老年妇女来找这位胖和尚,说的都是傣语,我也听不懂,好象是让胖和尚调解家事。这种事总是很长的。汉族人有句俗语,清官难断家务事。这是需要智慧的。他们用本民族语言交流很流畅,不像胖和尚向我解说那么吃力,像嘴里含着一颗枣似的说不清。因果本来就说不清,又何必追问,追问了也未必能如我所愿,不等了。

寺庙门口有一对瘦瘦的穿着过时衣服的老夫妇摆地摊买水果的,我看有波罗蜜,想到佛教第一经典《金刚经》,又称《第一波罗蜜》,就寻思买了一个。我们都在“此岸”,比如那两个老妇人吧。我们如何能到达“彼岸”呢?是坐邮轮还是一叶扁舟呢?需要票吗?谁又会卖票给我们呢?这是我第一次切开波罗蜜,那黏液像胶水一样粘在十指上,很难清洗。虽然120元肯定买不到到达彼岸的票,但波罗蜜中金黄的果肉确实很甜。

我把枯叶的图片同时还发给了一位刚如愿买了一套一百多坪的房子的北方朋友,朋友答是杨树叶,这也没错。六祖慧能说:菩提本无树。又哪来的叶子?只要我们常能感受到生活也像波罗蜜一样甜,那你就有智慧,就有菩提心了。

图片描述

叶(平凡的生活)

宝宝起名私人定制,添加 微信:akfc8800  备注:取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18393952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angluedu.com/193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