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家村位于陵城区政府驻地东1.5千米处,东邻西赵家村,西靠笃马河,南至陵州路,北依厌次河。截至2017年底有125户、380口人,均为汉族。耕地347亩。
相传,明朝永乐年间,贺姓始迁祖从山西洪洞县移民山东,大部分在泰安贺家店居住,一部分在德州贺家店居住,一部分在此定居,以姓氏定村名为贺庄,沿称贺家村。民国二十年(1931),该村隶属于陵县第一区龙虎乡;1945年8月,属匡五县一区;1949年,属陵县一区(城关区);1952年,属德县一区(城关区);1958年9月,属德县灯塔人民公社;1961年10月,属陵县城关公社;1965年1月,属陵县刘泮公社;1984年4月,属陵县刘泮乡;2000年6月,属陵县陵城镇;2013年8月,属陵县临齐街道;2014年12月,属德州市陵城区临齐街道。
1950年3月,该村建立党支部,历任支部书记:薛万和、贺守祥、贺天成、贺守田、赵建国、贺守友、赵建忠、赵德宝、赵建刚。
该村有志青年赵超为老人送年货
1953年,该村赵玉亭在县城东门里拾到邮局一汇款袋,内有汇款三万余元(旧币),立即送交邮局,深受人们称赞。
1956年,同西赵、三里河、小冯家等8个村成立高级合作社,于风荣任社长。1958年春,开展“大跃进”运动,大队统一安排生产劳动,全体村民吃大锅饭。
1963年创办村小学,当时学校为4间土坯房,位于村中间位置,招收1—5年级学生,时任教师赵春森、宋俊荣。1986年,村集体出资2万元进行校舍翻修,改建成7间砖瓦房。1999年,学校撤并到孙克明小学。
该村有贺、赵、李,共3个姓氏。
贺姓于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辈分排序:成、德、守、志、善、忠。
赵姓解放前由陵县西赵村迁来本村,辈分排序:玉、春、德、建、富、文。
李姓辈分排序:清、奎、永、振。(赵建刚 贺志彬搜集整理,如有错误或遗漏,欢迎留言指正补充)
(延伸阅读)德州陵城区贺家村墓地考古发掘
贺家村墓地位于德州陵城区临齐街道贺家村东侧。墓地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为配合陵城区韩国汽车配件产业园项目,我院对该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揭露面积约6000平方米,清理墓葬76座。墓葬时代分为东汉中晚期与元明时期。
东汉中晚期墓位于墓地中部,开口④,共清理10座,皆南北向砖室墓,有单室或多室,墓室破坏严重,随葬人物器物凌乱,仅剩墓底铺地砖,可辨的随葬器物有陶尊、耳杯、灶、案、釜等。
元明墓葬位于墓地东部和西部,是贺家村墓地的主体,共清理66座,分为穹窿顶砖室墓和直壁土坑墓,开口②,墓向皆南北。砖室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构成,墓室内壁有砖仿木结构形象,结构较复杂,保存较好。土坑墓结构简单,内置木棺,多为夫妻合葬墓,迁葬现象普遍,保存较好。目前元明墓葬中已出土器物160余件,基本以瓷器为主。缸、盘、罐、玉壶春瓶、灯盏为砖室墓的基本随葬器物组合。罐、镇墓瓦为土坑墓的基本随葬器物组合。此外还出土瓷碗、铜镜、铜钱等随葬器物。
陵城贺家村墓地是迄今德州地区揭露较完整的一处墓地。墓地东区的砖室墓排列符合昭穆制度,按左昭右穆位次排列七代,这在鲁北地区是首次发现。元明墓葬中的火化现像、随葬石块、随葬镇墓瓦、墓顶悬挂铜镜等现象,应与当时的宗教信仰有关。东区砖室墓中出土的一批龙泉窑瓷器,应考虑距离运河不远,交通对商品的长途流通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宝宝起名私人定制,添加 微信:akfc8800 备注:取名!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angluedu.com/2002.html